1. 检测目的与意义
水质检测是通过科学的分析手段,对水体的物理、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定量测量与评价的过程。其主要目的在于:
保障饮用水安全: 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,防止水媒疾病传播,保护人体健康。
评估环境质量: 监测江河湖海等水体的污染状况,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提供依据。
监督工业排放: 确保工业废水在排放前达到环保要求,防止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。
指导水处理工艺: 为自来水厂、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调整提供数据支持,优化处理效果。
满足特定需求: 如泳池水、锅炉用水、食品饮料加工用水等,均有其特定的水质要求。
2. 核心检测项目与标准
水质检测项目繁多,通常根据水源和用途选择相应的检测指标。主要依据标准为 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。
3. 常用检测方法
现场快速检测法:
感官判断: 观察颜色、浑浊度,闻有无异味。
便携式仪器: 使用pH计、TDS笔、余氯测定仪等,快速获取关键数据。
检测试纸/比色管: 通过颜色变化半定量地检测余氯、总硬度、硝酸盐等。
优点: 快速、简便、成本低。缺点: 精度有限,主要用于初步筛查。
实验室分析法(标准方法):
重量分析法: 用于测定悬浮固体(SS)等。
滴定分析法: 用于测定总硬度、耗氧量(COD)等。
光谱分析法: 原子吸收光谱(AAS)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用于精准测量金属元素;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氨氮、总磷等。
色谱分析法: 气相色谱(GC)、液相色谱(HPLC)用于检测有机污染物、农药残留等。
微生物培养法: 通过培养基培养并计数总大肠菌群、菌落总数等。
优点: 精确、可靠、具备法律效力。缺点: 耗时、成本高、需要专业人员和设备。
4. 水质检测完整流程
确定检测目标与方案:
明确检测目的(如:新装修房屋水质、怀疑水体污染、日常监测)。
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检测项目和标准。
水样采集:
无菌操作:检测微生物时,水龙头火焰消毒,避免手接触瓶口。
“润洗”容器:用待测水样冲洗采样瓶2-3次。
固定与保存: 部分水样需立即加入固定剂(如测重金属加硝酸),并在规定温度下(通常4℃冷藏)尽快送检。
采样点选择: 具有代表性的地点,如家庭水龙头(放水2-3分钟后)、水源地中心、工厂排污口等。
采样容器: 使用专用的无菌玻璃瓶或聚乙烯瓶,部分项目需用棕色瓶避光保存。
采样方法:
样品运输与交接:
填写详细的采样记录单(采样地点、时间、人员、水温天气等)。
低温冷藏运输,确保在样品保存期内送达实验室。
实验室分析:
实验室接收样品并核对信息。
按照国家标准分析方法(GB方法)对各项指标进行精密分析。
数据处理与报告出具:
对检测数据进行校准、计算和统计分析。
出具正式的《水质检测报告》,内容包括:检测机构信息、样品信息、检测项目、检测结果、限量标准、结论评价及检测日期等。
5. 检测结果解读与建议
合格: 所有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限值,水体可安全用于预定用途。
不合格:
浑浊度/色度高: 建议检查水管是否生锈或安装前置过滤器。
总硬度/TDS高: 水垢多,口感差,可考虑安装软水机。
pH值异常: 偏酸性会腐蚀管道,导致重金属溶出;偏碱性可能影响口感。
微生物指标超标: 严重问题,表明水已受到污染,存在健康风险,必须煮沸饮用或立即停止饮用,并检查供水系统。
毒理指标超标: 严重问题,如砷、铅超标,长期饮用有慢性中毒风险,需安装专用净水设备(如RO反渗透机)。
感官或一般化学指标超标:
6. 注意事项
专业性: 为确保结果准确可靠,建议委托具有 CMA(中国计量认证) 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。CMA标志表明该机构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和社会公信力。
时效性: 水样采集后,其成分可能随时间变化,务必尽快送检。
代表性: 采样是检测的基础,不具代表性的样品会导致错误结论。
定期检测: 水质会随时间变化,建议家庭用户每1-2年对饮用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,尤其在发生洪水、管道维修等事件后。

